汝城县财政局精准扶贫再发力
发布时间:2016-02-26 13:39 来源:华声在线经济网 作者:雷湛 编辑:周建辉
0
 华声经济网讯(通讯员 雷湛)汝城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县,是全市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汝城县财政局联系该县泉水镇旱塘村、大坪镇平湾村进行精准扶贫,全局股室长以上46人分别与两村156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历经不懈努力,扶贫工作硕果累累,仅旱塘村就实现103户脱贫。目前,该村仍有16户未脱贫,部分脱贫户面临着因病返贫的境遇。

知耻而后勇,知难而奋进。如今,汝城县财政局围绕“精准扶贫”再发力,打响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精准识别,一个也不能少

精准识别贫困对象,一个也不能少。224,笔者在该县泉水镇旱塘村,看到村民胡七斤家的精准扶贫档案袋中,旱塘村结对帮扶信息表、精准扶贫计划表、结对帮扶情况跟踪表、帮扶对象家庭情况信息表、精准扶贫手册等资料一应俱全,特别是精准识别入户评估表,从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劳动能力、教育负担、社会保障等5大项共18个小项客观全面评估了帮扶对象贫困程度。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结对帮扶以来帮扶单位及帮扶人各项帮扶措施。每份表中均有帮扶人和被帮扶对象签名、联系方式,可查可验。

实施精准扶贫,摸清穷底是基础。据该局局长陈建兴介绍,胡七斤是他的结对帮扶对象,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对象。在对胡七斤家的情况进行现场摸底时发现,胡七斤一家三口,胡七斤年迈体弱,因长年在县里各个矿点打临工,下井作业,患有严重的肺矽病,基本上干不了活,且每月还要数百元的药物维持,这部分药费又无法纳入农村医保。儿子三十多岁因家庭贫困仍未结婚,且因需要照顾病重的父亲,仅能在县城及周边乡镇打打临工,不能外出务工,收入不高,免以度日,无其他经济来源,家里住的二十年前建的老房子,没有任何家用电器、代步工具。

旱塘村属典型的贫困村,居住较为分散,为了全面收集贫困对象的各项信息资料,县财政局结对帮扶人走遍了该村的每家每户,对贫困对象逐一识别,登记入户,而后将信息录入电脑,建立电子档案,使贫困对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也只有在真真正正摸清了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才能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制定符合群众诉求的帮扶措施。

 建档立册,容不得丝毫马虎

建档立册程序严格,环节繁琐,容不得有丝毫差错。 “无劳动力却有打工收入,这是前后矛盾”、“工资性收入,不能误填为转移性收入”、“致贫原因与帮扶需求要统一”。该局专门组建了一支精准扶贫工作队,要求帮扶人员仔细检查更正,确保信息录入准确无误。为确保精准识别、建档立册准确到位,该局从全局各个业务股室抽调精干力量46人,组成工作队,并安排一名副科级干部全脱产驻镇驻村工作,出台驻村工作管理办法,弘扬“5+2、“白+黑”精神开展工作。同时,举行精准识别建档立册培训,开展信息采集现场演练,为全面铺开精准识别建档立册信息采集工作打好基础。旱塘、平湾两村共识别扶贫对象156户,为下一步产业扶贫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扶贫,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我希望能建立一个茶叶加工厂,但缺乏资金。”结对帮扶对象欧吉生对县财政局帮扶人党组副书记朱维明提出了自己产业发展想法,朱维明针对他的具体情况做了初步打算,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建议欧吉生发动周边种植茶叶的农户,先成立一个茶叶种植合作社,再以产业帮扶的形式进行产业扶持,变“输血”为“造血”。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该县出台了《汝城县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产业布局、建设任务和扶持方式,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任务、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五落实,确保产业扶贫开发取得实效。同时,县财政局在实施精准扶贫帮扶过程中,在针对结对帮扶村民情村貌实际基础上,结合在摸牌走访过程中帮扶对象对产业发展意愿想法,探寻出一条符合当地发展致富途径——茶叶种植。旱塘村人多地少,区位优势不明显,只能在种植业上做文章,发挥自身周边无工矿企业、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优良的优势,在茶叶种植上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县财政局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在资金帮扶上发力,瞄准重点补“短板”,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重点推进茶叶种植这一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参与到扶贫产业发展中,以彻底拔掉“穷根子”。

目标已定,任重道远。为确保实现在目标时间内旱塘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场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0731-84326220(外联)0731-84329930(新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仅限广告) 版权所有: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ICP备案号:湘ICP备10011883号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网络系统  网络警察报警岗亭  网络警察报警岗亭